首頁 > 要聞 >

          木姓

          2023-08-03 07:50:33 嗶哩嗶哩

          是現行較常見姓氏。今浙江溫州,上海松江,天津武清,河北雞澤、辛集,山東東平、平邑,遼寧清原,山西太原,陜西韓城,廣東澄海,云南瀘水、河口、邱北以及大理北部等地均有分布。漢族、白族、藏族、獨龍族、納西族、僳僳族等多個民族有此姓,木姓漢族居多。有出自子姓,為春秋時宋國大夫孔金父之后,以端木賜祖字為氏。有出自端木姓,為春秋時衛國人端木賜之后,為避仇所改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木(Mù)姓源出有七:

          子姓

          為春秋時宋國大夫孔金父之后,以祖字為氏。春秋時宋國有大夫孔金父,字子木,其支孫有的以祖字“木”為姓,稱為木氏。

          商代晚期有木侯,子木,為商王后裔。

          端木姓

          春秋時孔子高徒端木賜第九代孫端木肇,為避秦始皇焚書坑儒之禍所改。據《元和姓纂》上記載,端木姓是孔子弟子端木賜的后代。端木賜字子貢,衛國人,在孔子眾多弟子中,他有口才而能料事,又善于生財,所以,家累千金。在春秋政壇上,端木賜也是一位重要人物,歷任魯、衛諸國宰相,曾經游說吳國,出師敵齊以存魯。端木賜是當時的衛國人,根據史書考證,他便是端木氏家族的始祖,其后世子孫“以王父字為氏”而姓端木。其后曾省文為端氏;或避秦仇改稱為木氏,形成了另一支木氏。

          百濟國

          唐高宗時,朝鮮半島百濟國重歸唐,其族人中有木氏。

          回族

          據《中國回族大辭典》載,回族中的木姓,主要取自經名之首音。如“木八刺或木沙刺福丁之后裔,姓木。”有一部分木姓,也出自沐姓。如:“明初,因木氏鎮守云南有功,被皇帝賜姓‘沐’。明亡后,沐氏后裔為避災禍,有些又改沐為木。”又據《同治年間陜西回民起義歷史調查記錄》載,明清時,木姓回族在陜西咸陽還形成了一個聚居點——木家村。該村在50年代時,還立有“國子監太學生木際豐(慶生)”的石碑,立碑時間為乾隆十年(1745年)。木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云南、陜西。

          納西族

          出自明朝時云南蒙古人木華黎后裔管轄納西族的貴族阿甲阿得

          由朱元璋賜姓木。明代以前,納西人是沒有姓的,名字實行父子聯名四個音字制。明洪武十六年,納西首領阿甲阿得歸順朱明王后,在朝覲時,朱元璋問他要個什么姓,阿甲阿得直率的說要跟皇上一個姓,旁邊的官員連忙的使眼色,他急忙改口說請皇上恩賜。朱元璋沒有計較:“你的心意我明白,你們是木華黎的后代,從朱字中分出一個木,表明你是朱家骨干,木字上加人字就是朱,表明你是朱家人,就賜你木姓吧”。從此納西族有了第一個漢姓木。阿甲阿得之后代子孫相傳姓木,稱木氏。木氏認為,木姓為皇帝所賜,只能為木氏貴族專用,對百姓木氏仿朱元璋另賜了個“和”姓。“和”表示木上添一撇,為戴上木家草帽,旁邊加一口,為背上木家筐籃。“和”即奴仆、勞者。所以納西人有“官姓木,民姓和”之說。木氏歸明以后,逐步接受漢文化,并有了漢字之諱。木姓建筑古城時,如果仿照漢城四周高筑墻,則木字就變成了“困”字,因此木氏自然就不愿筑城墻。

          出自南方少數民族中木氏:

          白族、蒙古族木華黎的后裔以木為姓、東鄉族、僳僳族、景頗族有木氏。

          木姓望居吳興郡(三國時置郡,相當于浙江省臨安至江蘇省宜興一帶)。

          子貢第九代孫端木肇為避秦禍,去端留木改為木姓。五代十國時期木昌(魏伯公)從福建遷徙到浙江瑞安,后遷到(永嘉)溫州七楓巷,期壽公遷到溫州市郊大羅山半腰半山,江浙木姓皆出自大羅山木姓大宗。

          ------據溫州半山木氏宣統三年宗譜記載

          郡望堂號

          1、郡望

          吳興郡:三國·吳寶鼎元年置郡,治所在烏程。相當于浙江省臨安、余杭、德清一線西北,兼有江蘇省宜興等地。唐亦曾改浙江省湖州為吳興郡。

          2、堂號

          木待問中狀元致仕后,南宋孝宗皇帝御賜木氏“榮慶堂”于潘山木氏大宗祠堂。

          潘山木氏大宗對聯:

          大門:系出勾芒綿世澤 秀鐘羅峟啟人文

          溫州木氏大宗“榮慶堂”

          甌邦推舊族 晉室肇宏基

          山深留瑞蔭 徑曲聚嘉祥

          前進:洪水懷襄故居無恙 名山隱逐高節長留

          左廂:才萃一家洵推人瑞 榮親三世奚待郊封

          右廂 :科列宏詞文思壯采 堂標榮慶御筆揚芳

          大堂:

          氏避秦仇因遁世而徙南去端留木 派傳閩省旋遷居而適永自郡移山

          名仕作名師發朱蔡微言俊義一時沾化雨 醇儒為醇吏守建昌片土士民千載戴仁風

          始于晉發于周而隆于宋派派宗支期似宋 寄在滕遷在郡而定在山綿綿孫子振諸山

          ------南宋狀元木待問為宗祠撰聯

          通用對聯

          五言通用聯

          官聲傳東浙;

          理學闡南軒。

          ——佚名撰木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人木楹,官浙東帥府參謀,百姓稱頌其德政。下聯典指南宋瑞安人木天駿,字德遠,嘉熙年間進士,歷官建昌守、大理宗丞。教授永州時,闡明張栻(號南軒)理學,頗有成就。

          七言通用聯

          談空客喜花含笑;

          說法僧閑鳥亂啼。

          ——木增自題木府萬卷樓聯

          華名已透金閨籍;

          麗藻新摛玉岳篇。

          ——佚名撰木府萬卷樓[側門]聯

          筆如玉筍霜氣銳;

          硯是銀湖墨浪潮。

          ——佚名撰木府萬卷樓[側門]聯

          鸞鶴在霄時現影;

          芝蘭出地自生香。

          ——佚名撰木府土知府木氏夫婦寢室聯

          令人驚訝的是土司夫婦竟是分床而居的,但這符合納西人的生活習俗。納西族聚居地麗江,歷來有“女人的天下,男人的天堂”之稱,這里離女兒國瀘沽湖很近,每家都是女人當家,種田、收割等力氣活兒都是女人的事,男人在家只是打牌喝茶聊天,樂哉悠哉,許多窮人都是兄弟共妻。當這個女子屬于兄弟中的一個人時,另外幾個往往遠走他鄉,因此并不存在什么爭風吃醋。另一方面,納西夫婦分床而居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婦女要起早貪黑地下地干活兒,不與丈夫住在一起更可以使他休息好。最有成就的第十九代土司木增的書法掛在正房墻上,一看那浪漫、瀟灑飄逸的書法就知道木增不僅是一位賢明的土司,更是一位當之無愧的書法家。

          官拜五朝扶圣主;

          世居三甸守規恢。

          ——佚名撰木府議事廳[廊柱楹]聯

          議事廳氣勢恢宏、十分壯觀,三個匾額竟都是“誠心報國”。議事廳的正中有一個虎皮座椅,那是土司的座位,座椅前方兩三米處的天花板上繪著一個活靈活現的龍頭。講解員說:土司之所以把座椅鋪上一張虎皮,還是在暗示自己無心從政、只想當個占山為王的土司而已。而上方的金龍,則意味著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是在皇上的眼皮地下進行,自己不想也不可能犯上作亂。

          權鎮鐵橋垂法遠;

          兵威桐柱賜恩多。

          ——佚名撰木府議事廳聯

          峰常絢彩何須夢;

          天自書云為紀祥。

          ——佚名撰木府三清殿聯

          第十九代土司木增曾出家,倒長松樹的位置正是木增出家修行的地點。這棵松樹有三、四米高,所有枝杈無不向下生長,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起茅盾的名篇《白楊禮贊》,設想一下,如果茅盾先生看到這棵樹的話,也會驚嘆不已——這棵樹那種向下生長的勢頭就像其它樹木枝杈一律向上那樣自然天成,令人嘆為觀止。

          玉壘千年存古雪;

          金沙萬里走波瀾。

          ——佚名撰木府三清殿聯

          金畫滾龍蟠御字;

          玉音璽篆煥云靄。

          ——佚名撰木府玉音樓聯

          木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字逼鐘王,才追李杜;

          氣凌萬仞,伸厲九霄。

          ——佚名撰木府萬卷樓[側門]聯

          念叨封疆,出萬金而佐餉;

          情關廊廟,陳十事以輸忠。

          ——佚名撰木府議事廳聯

          蟬脫濁穢中,浮游塵埃外;

          高蹈蒼山上,消遙解脫林。

          ——佚名撰木府三清殿聯

          木氏府署:

          鳳詔每來紅日近;

          鶴飛不到白云間。

          ——佚名撰木府大門聯

          萬卷圖書天祿上;

          四時云物月華中。

          ——佚名撰木府萬卷樓[正門]聯

          萬卷樓實際上就是木府的書房。這是一代文臣木增土司所引以為豪的地方。其間藏有中華兩千年文化遺產之精華,千卷東巴經,百卷大藏經,六公土司詩集,眾多名土書畫,可謂翰林珍奇、學苑瑰寶集于一樓。

          萬卷樓”四面有門,門門有聯,聯聯有韻。

          木增,號生白,是個善于詩詞文賦的文學大家。他一生寫下1000多篇詩文,收入《嘯月堂詩》、《山中逸趣》、《光碧樓詩抄》等6部集子,有詩1000多首收入《四庫全書》和《云南叢書》。他還寫作了30多首詞,20多篇辭賦,是磨些族第一個創作此類作品的作家。

          木增還是個書法家。草書對聯“談空客喜花含笑;說法僧閑鳥亂啼”傳世被麗江市博物館收藏。木增為倡導漢文化,特蓋“萬卷樓”,廣集百家之書,其用心良苦,堪稱楷模。

          對于木氏土司作家群的詩文造詣,歷史上已有“文墨比中州”、“共中原之旗鼓”之美譽。這是木氏土司對外開放新和,吸收外域外族先進文化的必然結果。

          關鍵詞

          相關推薦

          91精品国产亚洲爽啪在线观看| 911精品国产亚洲日本美国韩国| 亚洲第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HE|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青青草原 |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天天爽亚洲中文字幕| 亚洲a级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sss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国产bv网站在线| 日韩亚洲不卡在线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 亚洲AV成人无码天堂| 国产成人亚洲合集青青草原精品 | 亚洲国产精品丝袜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无码在线|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 四虎必出精品亚洲高清| 亚洲国产成人99精品激情在线| 亚洲另类古典武侠| 四虎亚洲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区男人本色| 日韩亚洲国产二区| 奇米影视亚洲春色| 亚洲AV一宅男色影视| 亚洲视频在线不卡|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网爱情|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品善|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天堂| 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亚洲av丰满熟妇在线播放| 亚洲毛片基地日韩毛片基地| 亚洲一级黄色大片| 亚洲爆乳AAA无码专区|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奇米网| 亚洲日韩中文无码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网站 |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嫩草影院|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